重走核工业路三|学习强国首页:永不褪色的金银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
发布时间:2024-07-26 信息来源:
盛夏时节,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的原子城纪念馆里人头攒动,展厅里静静陈列着东风二甲导弹弹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铀球加工专用车床、高速转镜扫描相机等退役珍贵实物,以及逼真还原的人物群雕、居住的帐篷和“干打垒”……浓缩了金银滩艰苦创业的情景,历历在目,令人感动。
金银滩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国营二二一厂所在地。这里孕育诞生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被称为“原子城”。
半个多世纪前,数万名科研人员、技术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从五湖四海奔赴至金银滩,隐姓埋名,克服重重困难,开启了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传奇之路,造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
如今,昔日守卫森严的军事禁地,早已揭开神秘的面纱,成为旅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踏入金银滩草原,仿佛置身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蓝天白云、碧绿草原,在随处可见的工业遗迹中,“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穿越历史的时空,永放光芒。
盛夏时节,金银滩草原碧野如画,引人入胜
以身许国 共赴“草原大会战”
早在1955年,面对西方核垄断、核讹诈的威胁,党中央毅然决定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1957年,相关单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址,几经考察之后,1958年7月,党中央批准了核武器研制基地选址金银滩草原,对外称“青海综合机械厂”。
自此,这片水草丰美的草原在地图上消失了,一同消失在人们视野的还有数万名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大军,他们中有军人、有科研人员、有技术工人……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贡献力量。
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氧气含量低,一年中有近半年时间处于寒冷状态,自然条件恶劣是很多人对这里的第一印象。
“印象最深是第一天晚上住宿,屋子里布满厚厚的霜,非常冷,睡觉时戴着帽子,第二天被子、帽子上都是冰霜。虽然条件苦,但是能参与国家建设,我很幸福、很自豪。”原二二一厂的退休职工边清兆老人动情回忆说。
同样觉得既苦又幸福的还有王俊卿老人。今年82岁的王俊卿是原二二一厂二分厂炸药车间的一名职工,他和同事每天要压上10块炸药,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有人问,你们知不知道危险?我可以明确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明白,只要国家需要,我们牺牲心甘情愿。”
“你问我幸不幸福?我现在无比幸福!”
…………
从李觉将军带领一支二十多人的队伍、三顶帐篷、四辆“解放”牌卡车先遣进入草原,到数万名科研人员、技术工人、解放军指战员陆续加入这场“草原大会战”,一路战高斗寒、自力更生、团结拼搏,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默默奉献给这片草原。
221基地上星站是核基地的危险品站台,承担绝密运输任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就是通过上星站的专列运往新疆罗布泊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二二一厂的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化剑为犁,坚守心向和平的信念
1987年6月,为了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撤销国营二二一厂的决定。
到1993年,按照“适当集中,合理分散”的原则,数万名职工和他们的家属,眼含热泪,怀着不舍的心情告别了第二故乡,分散到全国各地。
同时,遵照国际通用核设施退役处理标准、本着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基地核设施进行了彻底的无害化特殊处理。1994年,基地移交青海省海北州使用。1995年5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完成历史使命全面退役”的消息。
自此,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走进历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01年,原子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原子城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如今,原子城更名为西海镇,作为海北州府所在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一座高原生态旅游新城,伴随着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的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呼唤着四海宾客。当年,服从国家建设需要迁徙的牧民也再次回到金银滩草原,踏着碧野,放起家中的牛羊。
西海镇门源路2号,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由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静静矗立。
碑顶,端放着一颗银白色的圆球,象征着圆梦,圆了中国人民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之梦,圆球下面雕刻着四只展翅翱翔的和平鸽,象征着中国人民始终坚守着和平的信念。
原子城纪念馆里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纪念碑正中央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张爱萍将军亲手题写
丰碑无言,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两弹一星”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他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把“两弹一星”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使之变成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
今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也是“两弹一星”精神提出25周年。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作为创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等多项“新中国第一”的核事业开拓者,中核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央地携手,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屹立在金银滩上的巍峨丰碑蕴含着的时代光芒和精神力量。
原子城纪念馆讲解员姚雯静介绍,全面退役后的221基地,依旧发挥着特有的优势和作用。“2009年,在221基地旧址建成的原子城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它是当时全国唯一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原子能科学技术事业和核工业创建与发展历程、原子城特殊历史与辉煌成就的专题纪念馆。”
写有“金银滩”字样的景观石
2021年,由中核集团出资建设的原子城纪念园缅怀厅建成开放,以纪念和缅怀曾经在221基地工作过的老一辈核工业人。
丰碑无言,精神永存。
在中核221“两弹一星”精神纪念馆(西宁)讲解员、中核集团二二一局青年职工杨如看来,“二二一人是‘两弹一星’精神最生动的体现者。”
“茫茫大草原,当年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年轻人,在这里不计个人得失,因为是绝密,他们甚至不知道要干啥,他们就是这样干,一心一意支援大西北。”原二二一厂的退休职工张福谦老人回忆说。
作为221基地建设的亲历者,张福谦老人笃定信念——“我们在(世)一天,就要把‘两弹一星’精神传下去(一天)。”
它像一枚红色火种,不断向金银滩草原之外延伸,又像一面精神旗帜,指引着、感染着一代代青年人。
“如果有一天不再当兼职讲解员,也要把二二一人的故事讲下去,把‘两弹一星’精神传递给别人。”杨如说。
此刻,由中核集团组织开展的“大国底气从核来·重走核工业路”媒体行活动正在路上,循着核工业先辈创业足迹追寻,感悟“两弹一星”精神……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到这里,岁月奔涌,为我国国防事业建立了历史功勋的人们,“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2024-7-23)
相关报道:
学习强国首页:图集|美丽的金银滩 光荣的原子城